
过去十年,柴古唐斯的出现,让台州临海这座小城变得有些不一样了。
十一假期过去,春节还没到来,这个以古迹和美食闻名的旅游目的地,本该陷入一段平静,却在数千名越野跑者的脚步中,重新热闹起来。
打车去比赛起点的路上,司机自豪地讲述着自己一家对这场赛事的投入——爸妈都成了赛事志愿者,妈妈在发放物资,爸爸体力好,被安排到了山上的补给点;老婆准备带着孩子参加少儿赛,自己则在这几天当起全职网约车司机,多挣点钱。
司机一家的参与只是这座城市对于柴古热情的缩影。在50公里和105公里组别比赛日,天还没亮,古城墙上就已经聚集了不少市民,在两侧给路过的选手加油;赛事「老板娘」薛迎春回忆,2015年第一届柴古,参赛选手不到300人,志愿者只有70多人,到了今年,志愿者人数已经接近3000人,「比赛名额难抢,志愿者名额也很抢手。」
临海不是中国发展越野跑最早的地区,却在这种热情的投入里,赋予了柴古唐斯在中国跑者心中不同的意义。

而在此背后,陪伴赛事走过9年时光的SALOMON,也在这份沉淀中,让彼此的合作早已超出简单的商业赞助关系,更成为一种共创与共生的连接。
在赛事现场,体育产业生态圈独家对话了萨洛蒙品牌总经理/副总裁殷一,立足柴古唐斯十周年的节点,探讨品牌未来深耕中国越野跑市场的方向。

「哭」,成为了绝大多数深度参与这届柴古唐斯的人们,情感表达中的一个共同叙事。
在张火话以105公里组别冠军身份即将冲线时,阿毛哭了,她对着镜头说出「我没有克张火话。」两人官宣后的这段时间恰逢张火话在赛场上的低迷期,作为女友,阿毛承担了外界无端的压力,终于在终点拥抱的一刻得到释放。
在起伏不定的山路上奔跑十几个小时后,跑者小宁哭了。她说之前从没想过柴古的百公里会这么难跑,身体状态差、加上深夜的孤独让她决定翻过那座山头就退赛,却在山顶听到了小提琴演奏的声音,「你能想象我当时的感受吗?那个感觉我能记一辈子。」
在整个赛事的闭幕仪式上,薛迎春哭了。她用「过分」来表达对于赛事参与者的感激,其中一条指向了临海市民和志愿者:「为什么你们能够起得比组委会还要早,可以每一天站在这里,为回来和出发的选手献上你们的欢呼和鼓励;而志愿者们,为什么你们要为了一场毫无回报的比赛,付出自己的全部。」

古城墙赛段,夹道为选手加油的临海市民
近年来,中国越野跑市场再度迈进高速发展阶段。根据《2024中国越野跑大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越野跑数量达到505场,并且动辄超过3000人的参赛规模,放眼国际也属第一梯队——考虑到国内越野跑赛季的长度与核心跑者群体数量,这一规模足以满足当下跑者全年对于不同类型比赛的需求。
在这其中,柴古唐斯括苍越野赛无疑是跑者们心中独特的存在,也是国内越野跑头部赛事IP之一。
如果单纯从数据来看,今年赛事统共超过2万人参与报名,最终抽选出约6000人的参赛规模,包括国际选手在内的精英选手总数量超过300人,这几项标准全都达到了赛事新高。
但衡量一场赛事的好坏,不只有参赛规模,还有赛事体验给参与者心中所形成的长尾效应——小红书平台上, 话题超过2200万的讨论度,是一种体现;赛事连年大幅增长的报名人数,以及社媒平台上极高的好评度,是一种体现;而我们在前面讲到的那些「哭」,也可以是一种体现。
殷一使用了一个更加概括的词语来阐释这背后的原因,便是「人情味」。
「品牌传播越来越注重人情味,对于专业赛事来说,其实也离不开人情味。体育需要带给人温度,而我们所说的人情味,就是这种温度的一个体现。」殷一告诉体育产业生态圈,站在SALOMON的层面,面向这一次的柴古十周年,品牌做出的一个重要动作,就是把之前参与过这项赛事的人都尽可能请了回来。
「对于柴古,我们想做的是一种慢传播,不同于我们对品牌布局的营销广告、明星代言等,它的核心恰恰就是在于由人情味组成的口碑推广,让这项赛事成为一条纽带。‘回来’,不仅是追溯我们自己这十年的成长,也是追溯我们与这项运动之间的共荣。」

人情味,成为了柴古唐斯过去十年在专业基础之上,区别于其他大多数越野跑赛事,能够在跑者心中占据独特位置的根基之一。但对于SALOMON和赛事组委会来说,他们已经看向了更远。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曾论证过,中国越野跑事业要想真正与国际接轨,交流的增加是重中之重。这份「交流」,既是运动员之间的相互切磋,也包含赛事之间的彼此学习。而在这一语境下,国际运动品牌所承担的作用就尤为重要。
如果按照前面的逻辑,我们以「回来」为关键词,观察这届柴古唐斯:
在赛事EXPO的路边,有一片区域如风铃般挂满了卡片,上面每一张都是过去十年不同参赛选手的定妆照;在赛事开幕仪式上,组委会请回了陪伴多年的志愿者和医务人员,为他们颁发纪念奖品;曾经多次奔跑在括苍山并且深受临海市民喜爱的姚妙,即便仍在伤病恢复期,依旧出席了赛前的精英运动员见面活动,并为跑者签名、合影……
但在这些身影之外,还有一个人出现在了今年的柴古唐斯当中,便是有着「越野跑教父」之称的Greg VOLLET。

Greg VOLLET
Greg是SALOMON国际队的创始人,并且一手打造了近年来圈内火热的黄金联赛。2017年,柴古唐斯首次推出百公里组别,他就来到这里参赛,如果再往前追溯,早在2011年中国越野跑尚处萌芽阶段时,他便首次前往国内分享自己的经验。
只是这一次,他在柴古亮相的身份并不是作为运动员——在本届赛事首个比赛日,SALOMON国际越野跑论坛同期举办,Greg作为邀请嘉宾之一,在线上分享了自己对于黄金联赛的理念与见解。
不仅如此,品牌还邀请了西班牙国家报记者Luis JAVIER GONZALEZ CUELLAR、瑞士Sierre-Zinal赛事总监Valentin GENOUND及柴古唐斯「老板娘」薛迎春,在现场围绕「中国越野跑全球化路径」展开深度对话,以全球视野探讨越野跑的多元未来。
以柴古唐斯括苍越野赛为锚点,SALOMON正在致力于助推中国越野跑事业走向更高的舞台——这是赛事之间的彼此学习。
正如殷一所说:「过去十年不仅是我们品牌的提升和运动员的成长,也是赛事专业度的突破。未来十年,我们希望推动更多中国运动员走出去,国际运动员走进来,把我们的专业赛事更好地推广,把中国的文化和运动员精神带到国际。」

国际越野跑论坛
其实在这条路上,SALOMON已经在实践了——聚焦国内,便是不得不提的黄金联赛中国系列赛,以及它背后的「灯塔计划」。
2018年,黄金联赛正式创办,便选择了区别于全球绝大多数越野跑赛事的短距离快速比赛作为重点,吸引顶尖运动员参与竞技。如今,这项赛事已经建立起包括黄金联赛世界系列赛和黄金联赛国家系列赛两大体系,兼顾全球和在地市场的深度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内的黄金联赛系列赛中,为了激励更多年轻人了解并参与越野跑比赛,还单独设立了U23积分榜,以赛事为平台,挖掘和培养中国越野跑的未来力量。
「如果回看过去十年,我们的越野跑事业一个很重要的成就就是培养出了姚妙,那面向未来,我们的下一个姚妙在哪?这是当下节点必须要考虑的事情。」殷一说道。
如果说黄金联赛的创办与发展,给了国内越野跑运动员成长与切磋的平台,那么「灯塔计划」的发布,则在此基础上,让整个发展体系更加完善,并且赋予了国际层面交流的更多可能。
今年3月,SALOMON正式发布面向中国越野跑运动员的「灯塔计划」,第一期黄金联赛中国系列赛男女总积分排名第一的选手将独享20万奖金,总奖金池直接冠绝中国越野跑赛事奖励机制,也与世界顶级赛事达到了相匹配水平。
而在8月中旬,SALOMON再度官宣「灯塔计划」第二期启动,首站便放在柴古唐斯,并且奖金池再度加码,单站赛事奖金总额超过56万元,加上赛事本身近30万元的奖金池,这一激励额度将全面对标国际越野赛事标准。

表面是给予精英运动员激励金额的增加,背后的目的,则是最大可能的吸引国际精英越野跑运动员来到国内同场竞技——本届柴古唐斯赛事,SALOMON战队便带来了国内外20位精英运动员参与竞技,到了明年,越野跑「大姐大」Courtney Dauwalter也将来到柴古参赛——这便为运动员之间的相互交流提供了最可行的场景。
而当越来越多国内的越野跑运动员和赛事成长为国际水准,当越野跑文化在更为广泛的圈层中实现传播,这项运动的受众群体也将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
到那时,SALOMON投入的一切,也将实现最后商业层面的闭环。

在柴古唐斯赛事期间,体育产业生态圈曾与某越野跑配饰品牌中国区负责人,聊起近年越野跑人群增长给生意带来的推动效益,后者在繁荣的表现之外,表达了相对冷静的思考:「从表面看,国内越野跑参与人群确实在增加,但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体验型群体,他们并没有真正被转化为核心参与人群,不具备长期消费的趋向。」
诚然,一项生意的长期健康发展,不能依靠泛运动人群来推动。对于越野跑核心群体的增加,依然需要头部品牌的带动。这也是SALOMON面向未来生意发展,需要重点考量的方向之一 。
在今年早些时候接受媒体采访时,殷一曾透露过一个故事,大概十几年前SALOMON进入中国之初,彼时中国越野跑核心人群只有10万人,而当他在2021年加入品牌时,团队让他猜猜如今有多少人,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数字依旧是10万人,区别仅在于这些人老了十岁。
到了今年柴古唐斯现场,当体育产业生态圈再度问到他这个问题时,殷一坦言自己的想法改变了:「我们整体的品牌会员资产现在有超过800万人,当然这些不全是越野跑群体,但我们应该树立一种观念,就是我们想要种一棵树也好,或者是培植一片绿林,最重要的就是土壤,而人就是‘土壤’。基于这800多万人,我们就要思考,应该怎么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和参与越野跑这项运动。」

SALOMON在柴古现场的跑者服务
基于这个问题,SALOMON选择了「提高」和「降低」两个方向并行的策略模式——通过品牌带动,把大众参与越野跑的起点提高,以及把越野跑赛事的门槛降低,两者结合推出了「GO野」品牌社群IP,打造出了多元的运动体验,旨在吸引更多人了解户外、参与户外运动。
聚焦越野跑领域,SALOMON在此平台推出了精英训练营和精英之路等内容模块,针对不同水平的越野跑爱好者,配备专属训练指导课程,帮助参与者开启人生首野或提升竞技水平。而在训练营之外,SALOMON还引进了「城市越野跑」概念,充分开发城市周边的越野跑资源,打造不同难度等级的路线,并缩短大众参赛行程,同步吸引更多人参与这项运动。
「我们最开始推出‘GO野’的时候,大家也会有一些疑问,是不是SALOMON不再那么专业了?但我们的想法是,一定是要让更多人去了解这项运动,然后把基础参与人群扩大,通过时间的堆叠去发展产生质变,才能培育出更多的越野跑核心群体。」殷一说道。

SALOMON「GO野」11月活动日历
多元化的会员服务体系能够吸引更多人群的参与,但对于专业运动品牌来说,优质产品力所带来的运动体验升级,才是留存参与人群并进一步将其发展为核心受众的关键。在这一层面,SALOMON也有所布局。
殷一告诉体育产业生态圈,基于越野跑基础参与人群的扩大,SALOMON也将搭建起一个共创分享空间,帮助品牌更好的了解大众跑者对于产品的需求,打造出更加适宜不同水平跑者的产品矩阵。
「打个比方,如果我们只关注姚妙对于产品的需求,那并不能代表更多人的真实反馈,毕竟运动能力不同,所以我们希望能够拥有更大的样本量,更多的模型,去进行深度分析,让我们的产品能够适应不同阶段的跑者,也会在未来针对女性越野跑这需求设计出更具支撑性的鞋型。」
不仅如此,在产品的文化构建上,SALOMON也没有停下脚步。比如面向柴古唐斯十周年这一重要节点,品牌就推出了包括越野跑鞋、服装、水袋包等在内的多款联名产品,在社媒平台帮助品牌收获了可观的传播效益。
用心的设计配合品牌专业的产品力,让SALOMON在越野跑核心群体中始终维持着品牌声量。根据第三方数据显示,2025黄金联赛世界系列赛中国站——金山岭长城越野赛中,SALOMON斩获22公里男女精英及大众组跑鞋占有率第一;而在本届柴古唐斯括苍越野赛中,品牌也摘得了25公里与50公里男子组别上脚率桂冠,并在长距离及女子组别中全线稳居第二。

以专业赛事为锚点,通过「灯塔计划」和品牌资源的加持,推动中国越野跑头部力量与国际接轨;以品牌服务体系为平台,吸引更多人了解并参与越野跑运动,扩大国内越野跑基础人群;以产品力为根本,打造更加契合的产品矩阵带动跑者运动体验升级,加速核心群体转化……三位一体,面向未来,SALOMON的越野跑生意模型已然清晰可见。
回到文章开篇。在体育产业生态圈参与的柴古唐斯25公里组别比赛日,司机在讲述完自己一家对于赛事的投入后,车上陷入了沉寂。
「说实话,我真挺佩服你们的,也羡慕你们,能有勇气去跑那么远。我有时候也想去跑跑试试,毕竟就在自己家。」司机突然低声自顾自地说道。没有人接话。
或许,在接下来的某一天,他真的会踏上那条山路。或许,在明年的柴古唐斯,他也会站上兴善门广场25公里组别的起跑线,并在一步步的奔跑中,期待着自己家人迎接他胜利归来的眼神。




本站所有直播信号均由用户收集或从搜索引擎搜索整理获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我们自身不提供任何直播信号和视频内容,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Copyright © 2021-2024 24直播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35506号-1
网站地图